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看“懂”照片并不难-摄影欣赏的方法南宫28娱乐》袁洁分享会实录(27000字

2024-04-06 14:49:5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南宫28登录入口原标题:《看“懂”照片并不难-摄影欣赏的方法》袁洁分享会实录(27000字)

  大家好!这是我第二次跟咱们蚂蚁的影友们一块儿交流摄影,今天我想跟大家一块儿聊的话题,是关于怎么去看照片?怎么去欣赏摄影作品的?今天我会围绕这三个主要的话题来说,第一个话题是为什么要去看照片,第二个是怎么样去看照片,第三个是我们看照片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相信,这三个话题是我们在欣赏摄影作品之中比较集中体现出来的三个问题。那我们就一个一个的来说。

  那我们就先来说为什么要去看照片,我相信大家在拍照片的过程之中,肯定有很多的老师或者身边的朋友不断的在告诉你,我们要多去看照片,不要总是拍拍拍。要有机会呢,多去看一些画册,多去看一些大师的佳作。但是对于那些刚入门的影友,他可能就会疑问,如果说我能够去拍照片,那我为什么要去看照片呢?看照片到底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呢?那这个问题呀,是看似感觉很简单,其实呢,想要说清楚还是比较难的。我们传统跟摄影发生接触,其实是有两个路径的,一个路径就是拍照片,其实大多数的人都是以这个路径来进入到摄影的这个领域里。还有一个路径呢,就是看照片,就是说可能你不是一个摄影师,你是一个欣赏者,你是以欣赏的这个角度进入到摄影里面,开始慢慢的喜欢上摄影的,嗯,可能大多数人都是以一个摄影师的身份。在开始拍照的过程中,慢慢的开始喜欢上摄影,但是我今天呢,在这里呢,就是要给大家,给一个我个人的一个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之中的一个经验,就是说如果说你只是一个拍照片的一个摄影师的话,那么你很容易遇到一些瓶颈,就是如果你只是去拍而不是去看的话,长期以来只是训练自己的一个拍摄的技术,而没有训练自己观看照片、审美照片的一个能力的话,你的作品其实是很容易遇到瓶颈的。那我总结一下,摄影人实际上是比较容易遇到三个比较大的痛点。

  第一个痛点呢,就是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拍什么?这个可能就是在做创作选题的时候,其实是比较迷茫的,我相信有很多的人可能都会遇到这个,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拍什么,特别是现在这个专题摄影比较流行了,其实当我们拍单张照片的时候,选题可能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当你一旦要去拍一个专题的时候,到底要拍什么,而且你还要用一到两年或者三年以上的时间,漫长的时间去从事一个摄影项目的时候,那你就肯定是要遇到一个选题的问题南宫28娱乐。很多的摄影人他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我们的作品很多的时候你会发现比较老套,千篇一律,就是拍摄的手法非常的雷同,这个也是非常常见的。那第三个呢,就是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摄影人可能是判断不出来照片的好与坏的,其实是对一些经典的大师的作品,可能解读是有一些困难的。也就是说看不太懂,摄影师为什么要这样去创作,跟这个摄影的佳作之间没有办法去建立一种视觉的一个沟通。我们说这三个痛点,实际上如果说你只是去锻炼自己,怎么去提高摄影的技术,不断的去拍摄的话,其实是挺难去解决的。那我们说这三个我们摄影人经常会遇到的痛点,你应该怎么去解决呢?实际上通过去看照片,反而是可以帮助你有效的去解决。

  那这个呢,就是我回到刚才我一开始的这个讲座里面说到的就是摄影,进入到摄影有两条路,第一条路就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就是以拍摄这种方式去进入,第二个呢,就是以这看照片的方式,欣赏者的角度去进入。其实往往我们忽略了作为一个欣赏者去学习摄影的一个关键的一个重要性,它能够很有效的帮助我们找到拍摄选题,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去找到有新意、有创意的拍摄的手法,找到自己的一个影像风格,还有一个就是能够帮助我们去建立一种审美观,从而能够让我们跟大师的佳作之间建立视觉沟通,判断出来照片的好与坏。那这三个痛点,其实通过看照片都能够很好的解决。

  那为什么观看这么重要呢?其实本质上来说,因为摄影它是一个关于看的一个艺术,它的很多的这个核心的难点,其实都并不发生在拍摄的一个环节。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身边儿有没有这样子的朋友,就是你会发现他就是他也没有太学过摄影,或者说他的那种照片里面体现出来的那种技术性也不是那么强,但是他的照片总有一种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而且他一出手,他的作品总感觉到非常的不一样,我们说造成他这个作品的这种与众不同,或者说造成他很快的能够进入到这个摄影创作里面来,并不是因为他掌握了一个什么所谓的拍摄的小技巧,或者说他具有多高超的这种拍摄的这种技术,更重要的是,实际上他在一开始进入到摄影的时候,学习摄影的时候,就掌握了一种观看的方式。

  那通过欣赏照片来理解摄影,能够直达摄影的本质,帮助我们去打破一系列的创作以及审美的一个瓶颈,从而能够更有效的帮助我们去理解到底摄影这个媒介真正的特性是什么?一探摄影的一个究竟,那有的时候当你不断的去拍拍拍,反而有的时候是不一定能够让我们了解摄影是什么的。通过我们去训练,怎么去观看这个世界,怎么样去有效的去跟那些大师的佳作建立一个对话和沟通,这个非常有意义的,能够帮助我们去理解到底摄影是什么,这也是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我们为什么要去看照片?那实际上就是因为看照片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好处。

  好,那我们既然讲完了,看照片,这好那好是吧,又能帮助我们找到选题,又能帮助我们找到这种有创意的,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声音语言,又能够让我们建立一种判断好与坏的评价标准,能够跟大师建立一个沟通。那如此这么好,那我们接下来就要讲一个非常关键的一个话题,就是我们到底看照片要看什么,我们只有搞清楚这个核心的问题,才能够真正的有效的去指导,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看。接下来就要花一点时间来讲一下,到底看照片看什么。

  嗯,我们大多数的人,其实可能都会认为看照片,就是看这个内容对吧,这照片里面拍了一个可爱的孩子,或者是拍了一个贫穷的人。一个乞丐,这么可怜,或者说拍了一个美女等等,拍了一座大山,拍了一条什么大河的什么,就这些它都属于拍摄内容。或者说也有人就说我,我看的是拍摄技巧,比如说你看这个摄影师运用了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技术,让这个光影、影调、构图这么绝佳,制造出来了一种特别唯美的一个视觉效果。其实真正的看照片都不是看这些东西,就是它既不是说看内容,也不是看拍摄的技法,那我们看照片真正要看的呢?其实是摄影师如何观看世界的,也就是说我们作为欣赏者,要在一张照片里面去探索的,应该是摄影师观看世界的方式是什么?

  那为什么要去强调这个呢?是因为有太多的人,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认知,就是把摄影等同于现实世界。我们一拿到一张照片,就无形之中的去要跟他,要把一张照片跟现实世界发生一个对比,一个对接。我们不自觉的就会看,照片儿里面有什么,把一张照片当成一个看图说话,照片里面有一个杯子,有一个水杯,然后有一个漂亮的水杯,有一个什么什么,我们总是去看,不自觉的去看内容。或者我们把摄影当成了一种艺术,我们总是不自觉的去看一些超越现实的那种技法,但实际上这些东西都不是我们在欣赏照片之中真正要去观看的东西。 一个真正优秀的照片,他大多都是源于,优秀的观看方式所致,也就是说摄影师他要么具有绝佳的观看视角,要么具有超越常人的一种观看思维,其实是这些导致了这一张照片变得与众不同,成为了一张非常好的作品。而并不是说它的这个内容记录的是一个别人从来没有记录的内容,或者说他使用了一个从来别人没有用过的什么技法,那这些可能都不是决定一张照片好坏的一个核心的一个要素。

  嗯,这个呢,在我的书里面,我的书的导读章节,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提出过这个观点,我还举了这两个例子,可以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比如说你看一下,就是下面这两张照片,当然都是非常有名的名作了。左边这个就是布列松的,右边儿这个是克莱因的,这个大家肯定都见过,我们说这两张照片,如果你是看内容的话,你会发现它其实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你看,就是他拍的东西其实都是什么。他拍摄对象是相同的,都是孩子,而且他的拍摄场景场所都是街头,甚至他的拍摄时间也是一样的,都是1954年,而且呢,他的拍摄器材,两个摄影师所使用的器材其实也差不多,都是那种小型化的。机械相机,胶片,同样他的那种创作方式也非常像。都是抓拍的,黑白的那种照片对吧,而且呢,甚至它的构图那个尺幅也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么多的相同之处,却带给了欣赏者两,两个完全不同的审美感受,就这张照片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我们作为欣赏者,看这两张照片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那到底是什么就造成了就是说同样的这么多相似的,有这么多相似特征的两张照片,会给人截然相反的审美感受呢?

  我认为它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布列松和克莱因这两个摄影师,他们两个人看世界的方式是迥然不同的,而这种迥然不同,实际上在他们这两个摄影师按快门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也就是说,这两位摄影师他们就各自都拍的是属于自己的作品,因为布列松拥有他自己的观看世界的方式,对吧?他的那种猎猎手是吧?包括他的那种新闻摄影,以及他严严丝合缝对于这种画面的决定性瞬间的追求。就导致了他的观看方式就必然会拍出这样的作品。而克莱因这种反决定性瞬间,带着一种极大的对于真实的一种怀疑,就带来了这样子的一个纽约街头影像,那这两个并不是决定于什么。所以说通过这两个案例,我想要告诉大家的就是一张照片我们不要去看内容,也不要去看技术,实际上我们真正应该去,去探究的应该是摄影师的这个观看方式是什么,以及是什么造成了他们具有。这样子的观看方式,这个才是我们欣赏者真正应该要在画面中去探索的。

  好,那我们解释了看照片的有有这样那样的好处,又解释了我们到底应该看照片看什么之后,那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诞生了,这个问题就是,那我们作为欣赏者,我们怎么能够知道摄影师他他的这种观看世界的方式是什么样子呢?而且有的这个摄影师,他已经去世了很多年了,离我们又很遥远,又是外国人,那作为一个刚入门的摄影新手,一个摄影小白,或者说即便是我是一个摄影老手,那我又怎么能够去能够。没有偏差的,能够接收到摄影师传递在画面之中给我的信息呢?那这个呢,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有效的去看照片,既不误读也不添加过多的个人想象,而是非常有效的去跟摄影师建立一个对话。

  那就是我要接下来说的这个话题,就是我们怎么样看,也就是说我要说的就是看照片的一个方法。

  在我的这个新书《见图如晤——如何欣赏摄影》的第一章里面,我就写过这么一句话,我说这个虽然我们每天,都在用眼睛去看世界,我们看照片,我们自认为其实看照片很简单,很多人都这么认为的。就认为这谁不会看呀,对吧,就就有眼睛我们都能看得懂,就我记得我之前之前我在写书的过程中,也跟很多的应用有交流,很多人不认为自己有观看问题,他们认为他们能看得懂。能看得懂照片,认为这个摄影照片儿挺好懂的,说因为的确摄影会给人给这样的一个物南宫28娱乐,就是它会给人带来一种这样子的感觉,就是照片儿是一件挺挺好懂的事儿,就是觉得你像,如果你要说他听不懂古典音乐,看不懂绘画,他可能还觉得,嗯,我觉得我还服气,但如果你要说他看不懂照片儿,他还不一定服气。

  为什么会有这种这种现象,这个也是非常容易理解,因为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们作为这个大多数的普通人,我们想要画画一张画儿,或者说我们想要去做个曲子,我们想要搞一个雕塑。说白了,他还是是有门槛儿的,他那个技术难度,你实操起来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也因此呢,我们如果做不了创作者,我们就还算是比较甘愿去做一个欣赏者,那这些艺术相对而言呢,它还会让很多的欣赏者是仰视的,因为大部分的人,如果你不接受一定的训练,你的确是做不了的。但是摄影不太一样,摄影它的确是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太紧密了。我们每一个人现在几乎都都会拍照片,你要说他不会拍,他其实真的是觉得我会拍呀,对吧,而且手机摄影的这种大量的普及,数码摄影的出现,这就导致了摄影跟我们的这种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种密切的这种关系,就会让人感觉到摄影其实是并不难的,而且会觉得我们现在一个读图时代,那看图实际上是每一个现代的,一个现代人所具备的一个基本的能力。但是实际上我要说的真正我们在这里面强调的这种看照片,它并不是说我只是看图说话似的,像个孩子去识别我画面中有什么的那种看,它是生理层面的。画面中有一个东西,有这个东西是吧,有这个有那个,这个不叫做欣赏摄影,我们说欣赏摄影所需要的看,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动作。它是要强调技巧性的,它跟我们去欣赏绘画、欣赏音乐是一样的,需要欣赏者要具备一些技巧性的方法,你才能够更好的去掌握。所以说,看照片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这么简单。

  我认为看照片需要具备三个能力的,这三个能力在我们欣赏照片的过程之中是非常重要的,三者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个,都会有效的阻碍我们更好的跟摄影师建立对话,都可能会造成我们读不懂一张照片真实的内涵的这种窘境。这三个能力就是观察力、好奇心和知识储备,那我就一个一个来说,大家也可以来自测一下,看看自己现在目前具不具备这三种能力。

  我出了一个小的自测题,可以让大家先来自测,然后通过自测,我来解读一下这三个能力到底它具体指代的是什么?有七道小自测题,咱们蚂蚁的平台的朋友,可以来自己先来测一测,看看现在自己目前处于有没有具备这三种能力。我们先说第一个,第一个就是说你现在脑海中还能不能够浮现出来三幅以上世界摄影名作的那个画面,这个名作呢,可以是中国摄影师拍的,也可以是这个西方摄影师拍的,这个都无所谓的,不分国籍,反正他只要是名作就可以。你现在如果说,还无法浮现出来三幅以上,这就说明什么,说明你应该是知识储备是不足的。这是第一个,就是脑中无法浮现出三幅以上摄影名作的画面。

  第二个呢,就是很难说出三个以上中外知名摄影师的姓名,如果这个三个以上也说不出来的话,它也是知识储备不足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可能对摄影资讯掌握的还是太少,就是看照片看的太少了,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就是这个观察力不够,观察力不够是指什么?当我们去看照片时,眼睛不知道要看什么地方,经常处于无序乱瞟的这种状态,也就是说当你拿到一张照片以后,你经常的那种看照片,其实你眼睛是没办法定住的,你不知道要看什么,东看一个西看一个,你没有秩序感,那这种情况呢,其实就说明什么,说明你的观察力是不够的。其实有很多很多的,我知道的很多影友其实都有这个问题,就是眼睛是不知道要看什么的,这是第三点。

  第四个呢,就是我们平时看一张照片的时间很短,往往可能不到五秒钟就停止了欣赏,如果说长期以来处于一种快速观看的审美习惯里,它也会导致你的观察力是不够的。我们经常会讲,真正的好照片是需要我们盯着这个画面去凝视的。但是在数码时代,我们每天实际上大多数人花在一张照片的时间,其实是不到两秒的,这是我曾经看过的一个调查数据,如果说你长期以来看照片五秒都不到,你几乎就不看了。那可以负责的说,其实你的观察力应该也是不够的。因为你时间太短了,再好的照片,你也很难有效的去收集信息,收集信息是需要时间的。

  第五点就是很少去留意这些照片画面以外的附带信息,比如说作者、标题、创作年代等。当你拿到了一张照片,无论是在线下看展览,还是看一本儿画册,或者说在网上去看一个摄影作品,你几乎就是只是看画面就看画面,你几乎不会去有意识的看一下作者到底是谁,标题到底是什么,创作年代等等,像这些你几乎都不怎么去关心。那如果说是这样的话,这就说明你的好奇心实际上是缺失的,这是我说的第五个这个测试。

  第六个,就是你会不会反复多次的去欣赏同一幅作品呢?其实有很多的人可能都没有这个习惯,像有很多的名作,我们都是泛泛而知。就拿前面举的那两个例子,威廉.克莱因的那个例子,包括布列松的那两张照片,其实这两张照片我们大部分记住的是一种图形化,拿着枪的小孩儿,其实这张照片里面有特别多的视觉信息。非常微妙的藏在了画面之中的各个角落里,但我们很多的人其实都没有看到,这就是我们的眼睛。如果说没有受到过一定的训练的话,特别容易造成的就是我们只是对画面之中那个特别具象的、占的面积特别大的那个事物记得印象特别深刻,然而我们忽略了画面中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视觉信息,我们都没有收集到,但实际上摄影师其实全部都拍下来了。这个就是导致我们在看一张照片的时候,其实我们收集到的信息是不全的。这个也是由于好奇心缺失所导致的,为什么就建议大家要反复多次的去欣赏一张照片,而不是说只是看完了一遍以后就说好了,我知道了这是谁的作品,我们不是去看照片,去识别摄影师,那个对于我们来说没意义,最多能够炫耀一下,我知道这是谁拍的又能怎样?我们最重要的是要认认真真的去看这张照片到底有哪些信息?其实一会儿我可以给大家来测试一下,其实有很多照片儿,我们只是记了一个图形样式,对于里面很多很多的细节,很多人都没有看到的,这个是第六点。

  第七点就是只是习惯于在手机上或者电脑上看电子版的照片,很少看实体的画册,或者是展场去看那些原作,这个也非常重要。如果你经常是这样的话,也就代表着你的好奇心是缺失的。我相信就是对摄影比较了解的一些朋友,肯定就知道,因为我们摄影其实是有物理属性的,我们的照片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物体,是一个物件儿。有一些照片它的好其实是在于它采用了某一种工艺,或者说它本质上来说自身就是一个实物。而我们现在的数字影像,就是在网上经常大家看照片,数码时代就有一个特别不好的特点就是,我们的一张照片的物理属性消失了,就留下了一个画面而已,但实际上包括在我的书第二个章节里面,我专门就花了一个篇幅专门去讲,照片的画面不等于照片。画面只是照片的一部分,它不是全部。所以说有很多现在的照片我们读不懂,看不懂,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只是凭借着画面去判断。你并没有把这个照片实际上的语境给它还原,比如说一会儿我会讲的古斯基的那个作品,这那么多有争议,包括山本伯斯的很多的作品这么有争议,其实本质上来说是因为失去语境之后,只是就画面去谈,而且那个画面实际上是失真的。网络的传输导致的那种画面,你很难通过这种电子的一些像素去判断一张照片的内涵和判断它的好坏,这个实际上就是语境信息的消失。

  我们说刚才给大家发的这个小测试题,你也可以看一下,如果说你符合三条以上的话,可能就说明什么,目前你还没有养成太好的看照片的一个好习惯。如果说你大多数都符合,那我可以保证,就是说实际上你对摄影这个媒介到底是什么,就是摄影是什么,可能现在目前还是一知半解的,那摄影师所传递给你的信息,其实你可能大多数是接收不到的。

  观察力、好奇心、知识储备是我提出来的一个观点,统称为审美三要素、欣赏三要素。第一个要素就是观察力,那到底什么是观察力。俗称即所谓的好眼力,就是指这个能克服三维空间的一个视觉习惯,适应二维平面特征的一种能力。这部分章节是我书里面的第一章,说实话我当时写第一章的时候还是感觉到了一种抽象的,为什么会抽象,因为我们作为这个三维世界的人,其实我们的眼睛,已经非常好的适应了三维世界的很多特点,然而我们的照片其实是一个二维的平面。那这个里面就存在于什么,一个好的摄影师,他就应该要把三维的那些东西有效的转化到一个二维的平面空间里面,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之中,要非常的去了解三维世界的特征是什么,二维世界的特征是什么南宫28娱乐。如果说这个摄影师他对这一切不了解的话,就很难拍出来一张非常生动的摄影作品。我举一个我们中国摄影师塔可的一个例子吧。

  你看一下这张照片,它是一个二维的照片,一个平面,然后大家一开始看的时候觉得,这张照片拍的还是挺齐的,上面的这个树,跟这个下面的这个山,形成了一个造型上的一种呼应,刚好有一种对接感。但实际上这张照片反映的是塔可非常优秀的一种观看能力,把它还原到我们的现实世界里面,还原到三维世界里,你从二维看,它俩是上面的树跟下面的山,是一个上下关系。因为这是二维世界,二维世界是什么?它只有X轴,只有X轴跟Y轴,也就是它只有一个平面。实际上它是没有一个纵轴的,没有Z轴,没有纵轴,然而真正的三维世界,它除了有这个平面以外,它还有空间。

  实际上这张照片我们来把它拆分成一个三维世界里面,你去看一下,这两个事物,也就是说这个上面的这个树和下面的这个山,它本质上来说压根儿就不在一个平面里,树是离这个摄影师,也就说离镜头更近的前景空间,而山是非常远的远景空间,这个摄影师在一个所谓的三维世界里面非常好的,其实他俩这个山跟树毫无关系,在空间上是毫无关系的,但是由于摄影师对这个二维世界,二维平面的视觉关系太了解了,以至于他非常好的把三维世界的,毫无相关的两个事物放到了二维的一个照片里面,让他们产生了关系,所以我觉得这里面体现的最终是摄影师非常好的一种观察力。你看这个山既没有什么独特之处,这个树也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是摄影师找到了这两个,彼此没有关系的事物之间的一种关联性,但他找到的这个关系是把他通过一张照片的二维展现出来的。

  再来讲一个案例,就是布列松所拍的布鲁塞尔世博会,我们来看下这张照片,其实是这个布列松在拍这张照片的时候,他其实根本就不是因为世博会上有什么突发事件发生了?你说这张照片里面记录的并不是什么奇险怪的突发事件,没有什么事件发生,是很平静的一个画面,是很生活化的一个画面,没有什么特别夸张的事件,不是说哪爆炸了,哪战争了,也没有记录孩子多么可爱呀,或者是怎么俏皮了,没有这些,所以说布列松在拍这张照片的时候,他完全不是因为内容去按快门的,那他为什么去按快门呢?实际上是他找到了画面之中,作为二维的平面事物之间的一种绝妙的关联性,它其实是找到了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

  就跟上面我所举的那个塔可的那个案例是一样的,就是他把三维世界毫无关系的事物,非常有效的找到了在二维世界的一种关联性,用照片的方式给他建立起来的。那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前景离我们两个最近的两个小孩儿,尤其是这个小孩儿,你看两个小孩儿正在对话,而且呢,你看他们眼睛,往朝向的是右边儿。看到了没,而且呢,这个,旁边儿这个小孩儿的手还抬起来了,在指着一个什么事物,但是布列松用了一种构图方式,是把这个他所指的这个事物给框在画面之外了,完全让我们看不到他们两个人到底此刻正在讨论那个事物是什么,正在指的这个事物是什么?那我们再来看一下背景,实际上在这张照片里面,这个,背景空间实际上是什么?就是天空上的这个航模。他们可能应该是在参加一个世博会的一个现场,可能是学校组织了一些孩子去世博会去参观,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个孩子的背后,其实还有一排孩子,还有呢,就是他们头顶上,正在悬挂的这个飞机。那我们说从这个照片里面看,感觉这个飞机是在这个孩子的上面,在他们的头顶上,但实际上这张照片真实的,我们把它还原到我们的三维世界里面,其实这张照片孩子是在离摄影师最近的前景空间,后面的这个飞机其实是在背景空间,他们并不是上下关系,而是前后关系。

  布列松是非常有效的,在非常短的一个时间里面就找到了这样的一张画面,通过这样的一种构图,让我们观看者的视觉先开始看到了这两个孩子,然后我们的眼光会随着这个前景空间,这两个孩子的这个手指的这个方向,会跳出这个画面,绕一圈儿以后,回到后面的,回到后面悬挂的这个飞机上,那这一切的建立其实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布列松非常强的这种视觉的构图能力,也就是说他找到了一种视觉关系,可以在二维的世界里面。把看似无关的,在三维世界里面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给它建立起联系,同样还引导我们的观赏者的视觉能够跳出二维空间,绕一个圈儿以后再同样回到背景空间之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搜索